网站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乾隆通宝

时间:2023-05-11 次浏览

清高宗乾隆年间(1736~1795年)铸,铸量甚多,钱径小于前朝制钱,背满文记局,计26种。

历史年代:

       清高宗乾隆年间(1736~1795年)。


钱面文字:

       面文“乾隆通宝”,背满文,左侧“宝”字,右侧记局,有“泉、源、直、苏、浙、昌、广、桂、济、陕、晋、黔、台、南、川、巩、武、云、福、安、伊、乌什、阿克苏、喀什、库车、叶尔羌”等26种,其中宝安应系私铸,官局共25种。


面值:

       小平、当十(红钱)。


铸造背景:

       雍正十三年(1735年),清高宗即位,改元乾隆。铸行“乾隆通宝”,要求仍重一钱二分,钱局较雍正时有所增减,首先在乾隆四年,停了宝河、宝巩、宝济三局,于乾隆五年时开宝福局,七年开宝桂局,十年开宝直局。乾隆朝以前的制钱不加锡,以铜、铅、锌配制,称之为“黄钱”,乾隆五年规定在铸钱铜料之中加百分之二的锡,称为“青钱”。官方说是为杜绝私钱,实则无异于减重。此外在乾隆朝时期在新疆出了“乾隆通宝”红钱,是以新疆产铜为原料,在新疆地区铸行的,此后各朝均有铸行。



返回列表 本文关键字: